网站通行证
名称
密码
浏览 | 注册
今天是:
您的位置:岳阳生活网 > 新闻 > 正文内容

【百家谈艺】郭立II绘画艺术的技境道——读彭和民老师作品有感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 2024-04-09 09:33

绘画艺术的技境道——读彭和民老师作品有感

文/郭 立

2021年我撰写了一篇题为《养生重养德 德高人长寿》的养生文章。在文章中我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将养生分为三重境界,分别是医养、康养和修养;在层次上它们分别属于技、境、道。医养是通过医学介入,预防和治疗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它属于“技”的范畴;康养则是通过正确的养生方法引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避免重大疾病的发生,属于“境”的范畴;而修养则是通过提高人们自身的修为,使其远离疾病和灾厄,这就属于“道”的范畴。

 

 

《洛神赋图》卷 顾恺之

在养生领域这样的观点应该较容易被接受和认同,毕竟我们身在其中,耳闻目染,感同身受。那么在绘画艺术领域是否同样存在类似的层次划分或者说境界划分,即同样将绘画作品水准的评判,和艺术家的个人成就定义在“技、境、道”的范围内?答案是肯定的。
其实,如果我们能从更深、更广的层面去思考,不难发现无论从事何种行业,从业者所达到的成就或境界,本质上都存在“技、境、道”这样的层次划分和差异。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油画 列宾 131X281cm

如果我们认同这样的层次划分,那就必须对绘画艺术的“技、境、道”进行界定,这样的划分才具有学术意义、创作的启迪意义和绘画作品鉴赏的指导意义。对绘画艺术“技、境、道”的划分并不存在画种和国别的限制,无论是中国画或西画在理论层面都具有这些属性,即它们都具有这样的普遍性。

 

 

《神仙福寿》纸本设色 吴昌硕

绘画艺术的“技”层面,纯粹地指向绘画的基本技法范畴。传统中国画基本功习练是从临习白描开始的,它的核心是训练画者熟练掌握毛笔的行笔技法和学习描绘物象的物理结构,逐步转向临习前人的作品。自西方绘画传入中国,素描、色彩和速写课程成为了艺术院校基础课程,无论学习中国画、油画或雕塑均从这些基础训练开始。它培养学生对形体的认知、透视关系、明暗关系与造型能力;对色彩的认知和感知能力。

 

 

《女贵族莫洛卓娃》苏里柯夫 油画 304X587cm

无论是中国画还是西画,都有自己严格的评判标准和体系。一个画者在这一层面的技艺水平是比较容易鉴别的,多数情况下都可以通过其作品所展示的技法加以评判。如果一个画家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作品中仅仅只有技艺的炫耀,而没有真正学术意义上的作品境界构建和创新,他只能被称为画匠而非艺术家。

 

 

《乡愁从此不漂泊》纸本设色 吴冠中

跨越“技”就进入了“境”的层面,这是艺术家艺术创作的起点。“技”是为“境”服务的,亦即“技”不是目的,而仅仅是过程。在“境”的层面,考量艺术家的创作水平和能力,画什么?怎么画?成为艺术家首要思考和选题。如何才能创造出优秀的绘画作品,如何才能形成艺术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标识,成为无数艺术家苦苦追求和探索。

 

 

《齐白石花鸟邮票集》

在中国画领域,南朝齐著名画家、理论家谢赫创立了“六法论”,奠定了中国画的理论体系,成为衡量和评判中国画水平的标准,中国古代绘画自此进入了理论自觉时期。所谓“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形象、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法论”对中国画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并被后世不断应用、充实、发展,最终形成了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艺术表达体系,以及以笔墨为本体语言的独特绘画艺术形式,时至今日“六法”仍是中国画创作和作品评判的不二法门。

 

 

《黄宾虹山水》图集

自十九世纪起,绘画艺术在“境”层面的成就,更多地体现在各种学术流派的诞生和主张,如在欧洲兴起的批判现实主义、抽象派、印象派、立体派;在中国画坛形成的京津画派、金陵画派、海派、岭南画派、长安画派等等。
这一阶段,艺术家通过作品的选题、艺术境界构建以及丰富的绘画技法应用,表达其艺术主张、抒发画家的主观情趣和个人情怀,乃至画家心中积储已久的原型意象。通过画作的意境构建、自然物象的塑造、画面的构成关系、色彩关系以及绘画技法等艺术语言,阐述艺术家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其作品达到的成就与画家自身的人生经历、修养、品格、审美观、情趣及个性等密切相关。

 

 

《群马图》纸本设色 徐悲鸿

在近现代中国画坛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大师及传世作品,如任柏年、吴昌硕、潘天寿、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张书旂、傅抱石、李可染、刘海粟、林凤眠、何海霞、吴冠中、周思聪等。他们以各自鲜明的艺术主张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共同将中国绘画创作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开创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生态,其艺术成就为世人所共识。

 

 

《流民图局部》蒋兆和 纸本设色

但是,站在艺术的社会属性角度,仅仅是绘画技法的展示、作品美学原则的构建和艺术风格的创立,是远远不够的。艺术的核心意义在于作品思想性的构建和表达,这种思想性必须突破艺术家个人的修为和认知疆界,以人类发展史为坚实的基础,并寻求与大众的情感共鸣和审美共识,以哲学的思维引领绘画创作,使作品的思想表达和意境构建成为主观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为,如此才能排除偶然性,进入“永恒”的领域。这样的绘画作品才具有思想、情感,才具有灵魂,才能形成引导人类社会前行的精神动力。这便是艺术的社会意义,便是绘画艺术达到的最高境界—“道”。

 

 

《黄河颂》油画 陈逸飞 143X297cm

哲学家容格曾说过:“创作的心理动因不仅是以艺术家的个人发生史为基础的,更是以人类的种系发生史为宏大而坚实的基础,谁说出了原始意象,谁就发出了一千种声音摄人心神,动人魂魄。同时,他也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摆脱了偶然性,转入永恒的领域。他把个人的命运纳入整个人类的命运,并在我们身上唤起那曾使人类摆脱危难度过漫漫长夜的所有亲切力量。艺术的奥秘就在于此,艺术的社会意义也在于此”。

 

 

《家乡板凳龙》纸本设色 方增先

一个艺术家想要使自己的绘画作品摆脱偶然性进入永恒的领域,不仅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而且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思想家乃至哲学家,以哲学的眼光打量自然与人类社会,善于发现那些促使人类社会进步的本质事物,把真善美融入自己的灵魂和绘画实践,创造出充满哲理智慧和人性光辉的动人心魄的作品。

 

 

《泰山雄姿》纸本设色 何海霞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也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中国传统哲学是以伦理为中心的,它的思想核心是“天人合一”或“天人和德”,它的最高范畴是“道”。它认为宇宙自然是大天地(或称大宇宙),人则是一个小天地(或称小宇宙)。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所以一切人事均应顺应大自然的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世界和平的信使》张书旂 162X355cm

在绘画艺术“道”的层面,历史上许多大师级艺术家在其创作实践中,进行了无数深入的思考与艰难的求索,进而诞生了可谓稀世之宝的永恒之作。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五代周文矩的《文苑图》;俄国十九世纪历史画巨匠苏里柯夫的《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女贵族莫洛卓娃》;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人物画大师蒋兆和的《流民图》;著名海派大师张书旂的《世界和平的信使》;著名油画家陈逸飞的《黄河颂》;一代才女周思聪的《矿工图》组图;著名艺术家方增先的《家乡板凳龙》等等。

 

 

《矿工图》组图 纸本设色 周思聪

这些作品都具有极强的思想性、社会性和主题性,具有相当的广度与深度。作品或反映人类社会变革的重大事件和进程,或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哲理,或讲述人性的伟大和光芒。它们对人类社会进步以及绘画艺术实践和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作品以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为支撑,以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为动力,让思维跨越认知的疆界,致力于从偶然到必然的自我觉醒,用绘画语言表达艺术家的思想主张和艺术追求,使绘画创作全面超越了“境”的层面,上升到“道”的高度,最终进入永恒领域成为不朽。

 

 

《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油画 列宾175X280cm

对绘画艺术技境道的思考和讨论,源于品读彭和民老师的绘画创作,并从中得到启示引发思考。彭和民以中国传统人物画名世,在家承的基础上经过严格的学院派学习,其绘画基本功非常扎实。他擅长人物肖像、历史人物、维族、藏族以及民俗人物题材画,兼写山水、花鸟;在书法和篆刻领域亦有很高的造诣,是一个注重全面研修的艺术家。

 

 

《山的那边》纸本设色 彭和民

他在全面继承中国绘画传统的同时,主张将西法融入中国传统绘画中,以形写神。他驾驭笔墨的能力已臻出神入化,心到笔至。对五千年传统的领悟、感念,更发而为画,使其作品独具一格,具有鲜明的艺术语言和独特的艺术符号。我们能从《为十一世班禅造像》、《恰甫苏孜》、《八仙过海》、《竹林七贤》、《天路》、《蓝天进行曲》、《苏武牧羊》、《都市丽人》等诸多作品中,窥见他的艺术造诣和成就。

 

 

《为十一世班禅大师造像》纸本设色 彭和民

彭和民不仅擅于绘画更擅于思考,并努力在创作中赋予作品更加深邃的思想性和灵魂、更多的人文关注,使观者能透过作品获得丰富的精神滋养。正因如此,他的不少人物画创作已经超越了“技”和“境”的层面,进入了“道”的范畴。这些作品主要包括《山的那面》、《祈福》、《圣水》、《一钵千家饭》、《黄庭坚与万卷堂》、《大漠风》、《拜石》、《鱼戏》等。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作品不仅在“技”和“境”的层面达到了极高的技术境界,更在思想性塑造领域将人类共同命运和思想情感赋予其中,使作品处处彰显出哲理智慧和人性的光芒。

 

 

《祈福》纸本设色 彭和民162x126cm

作品《祈福》的思想内涵表现在,通过一男一女两位藏族老人的祈福,祈祷上苍,福佑众生,护佑世间万物和他们的美好家园,太平盛世万代昌盛。这是大爱无疆,大爱无私的精神传达。而《圣水》塑造了一位藏族老阿妈在爱犬陪伴下,到圣山取水的场景。从此作中,我们能解读到两个核心词:感恩!她的神态中满是发自内心的对上苍的感恩戴德和心满意足,以此构成了作品的思想内涵,成为画作的灵魂。

 

 

《圣水》纸本设色 彭和民 165X145cm

“大道至简”对于《一钵千家饭》、《拜石》、《鱼戏》等画作而言,是最为切特的描述。对于“简”,并非无物,而是艺术家对自然万物本真的认知,了然于胸化繁为简。正如老子所言:“须知至无之内,有至有者存,至虚之中,有至实者在。”关于上述三幅画作,孙树培先生在其评论文章《寻觅仁者的哲学》(网上有发表)中,已进行了精辟解读,在此不再赘述。

 

 

《一钵千家饭》纸本设色 彭和民 138X69cm

彭和民先生不仅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更是一位有责任感、使命感、有担当的、有思想的、“以画入道”的优秀艺术家,一位堪称新时代大师级的艺术家。他的画作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官的满足,更是心灵的感召和启迪。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不难发现,绘画艺术技境道无论我们是否对其进行划分,它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且三者间是依次递进的关系,是一个从低到高的渐进过程,支撑“境”的是“技”,而支撑“道”的则是“技”和“境”,缺一不可。同时,亦是一个博采众长,厚积薄发的过程。

 

 

《大漠风》纸本设色 彭和民 124X244cm

开展绘画艺术技境道的讨论,旨在启发更多的艺术家将创作的目光投向人文情怀多样性,投向促使人类进步的本质力量,为思想插上哲学的翅膀,为灵魂注满真善美的光芒,找寻到适合自己的艺术之路,一条“以画入道”的永恒之路,创作出更美、更壮丽、更加富含思想深度的画卷。

 

 

《天路》纸本设色 彭和民175x143cm

“以画入道”是摆在每一位艺术家面前永远的课业和终极追求,只有把个人的命运融入整个人类的命运,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岁月中去找寻那推动历史前行的原动力,找寻人类的真善美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灵魂,不断提升自我修养,促使自我觉悟,从偶然跨入必然,方能创作出摄人心神,动人魂魄的画作,才能成为永恒。

甲辰岁春于千秋阁

 

 

《都市丽人》纸本设色 彭和民 210X220cm

  观后心情
被感动 同情 囧囧 愤怒 和谐 悲剧 高兴 打酱油
图片新闻
热门视频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团队介绍 | 视频直播 | 网上投稿 | 网站建设 | 域名空间 | 广告价格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by www.yyshols.asia. all rights reserved